易逝的時光、自身的渺小,或許源於這樣脆弱易變的特質,人類對於永恆卻是一種不變的嚮往。也看過不少藝術展覽,可能濕壁畫的照片也見過幾次,卻是第一次真正學習濕壁畫的內容。說來有點荒謬,但我對藝術的喜愛真就僅止於遠觀,遙遙欣賞、妄加猜測,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不過是盡一個讀者的權利:我凝視深淵,深淵凝視我,我看見它的存在,卻不深思它從何而來;它看見我的存在,想來也不會深思我為何而來吧?
於是,好吧,我確實是第一次了解它。有這樣一種畫,跨越數個世紀,不被束之高閣、不怕伸手觸摸也不需特別保護,積累了灰塵能用水清洗,其實我也未明確是什麼讓我深受吸引,但這份感情大抵是這樣的:
我用盡心力鑄就一幅畫,我把期許跟希望寄託在畫裡,我的畫中有宇宙真理,還有盛事繁景。當我的畫完成,無數個人會看見它,你們凝視著我小小的、隱晦的期許,卻未必讀懂它,但無所謂。百年千年以後,仍有另一群人,前來凝視著我的心血與期許,我未必見你們,你們也未必見我,但我的畫仍高懸在穹頂、仍佇立於樓門,我畫中的人物,仍替我凝視你們,我不需要理解,但我亙古永存;我留下一種愛,永不止息。
或許與那些著名濕壁畫素材多源於聖經相關,突然之間就想起聖經這樣一句經典:「愛是永不止息」。
姑且作為我的自作多情,畫的人或許並未多想吧!我的理解醞釀於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雅典學院》這幅畫充滿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元素,講究比例與對稱。
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一邊討論一邊迎面走來,一切細節使目光最後聚焦在中心的兩人,學院的熱鬧呈現的淋漓盡致,然而畫中精細的比例卻讓畫面井然有序。這幅畫存在至今多少年了?幾百年過去,畫中人已逝、畫家已逝、當年的觀眾已逝,然而,這幅畫還在,它仍一分未變,忠實的呈現當年畫家一筆一畫描摹訴說的故事。
也許是對這樣的永存有所覺,濕壁畫的構圖總是精細設計的,《雅典學院》起草之初就構圖數張,我常常覺得畫家就像詩人,他們精心的設計一幅畫,只為講好一個故事。只是他們的故事,有時候一目了然,有時候卻悄悄藏起來,彷彿懷著一點隱密的期待,等待有緣人的發現。
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給我這樣的感覺,不知是情願還是不情願,米開朗基羅接受西斯汀大教堂教主的邀請在教堂天花板上畫下這幅規模龐大的《創世紀》,然而有趣的故事是,教主一開始並未要求如此繁複的構圖,是畫者自己提出要求最後才形成這幅宏偉構圖,然而在此之前他的創作都是雕刻,傳言米開朗基羅相當高傲與自負,由此可窺一斑。
整幅《創世紀》的構圖源於聖經,只是從聖經到繪製完成,其中選擇擷取哪些故事,一則故事又如何以一幅靜態畫的方式呈現,卻是畫家的故事了。
《創世紀》中,毫無疑問最著名的就是位於中央的《創造亞當》,但畫家是如何表達的呢?米開朗基羅沒有花大量的筆墨在服飾與地點等身外細節上,整幅構圖包含的就是兩個主要元素:被天使簇擁的上帝、年輕健美的亞當。一方在左、一方在右,然而誰都不會把焦點錯放的忽略中心那指尖相對的手,以一根指頭連接,神造世人。
《創造亞當》還有個說法,米開朗基羅在創作過程中,上帝的構圖其實是解剖的人腦,為抗議當時教宗禁止解剖這件事。對比圖確實相似,但無論如何畢竟都是後人解讀。有時覺得這些畫就彷彿藏頭詩一樣,我把我的心思或者理念悄悄的藏起來,不訴諸於眾、不要你懂,噫!你看懂啦,巧合,都是巧合。
那是一種,源於長久存在的從容。
畫家在畫濕壁畫時,不需擔心像素描的碳粉,時間久了線條模糊;不用擔心一點水跡或濕氣破壞了水彩;也不用擔心油畫曝曬陽光,造成龜裂或者氧化。他只需要靜靜的畫,用盡心血的勾勒出心中的故事,當完成的時候,無論受你喜愛、或者你難欣賞,無論時光飛逝,百年千年,除非牆倒天塌,這幅畫會一直佇立於此。
於是我不急於展示、不迫切尋求認可,我把我的理念寄託於其中,總有人會懂,我不喧嘩不諂媚,我只是存在,然後你們無可忽視。在群星之中,做那個不爭輝的的月亮。
柏拉圖跟亞里士多德的討論百年來仍未停止,這片盛事繁景仍在延續;聖經的故事至今仍高懸穹頂,凝視每一個前來參拜的人。現在的我們停下腳步為當年的鬼斧神工驚嘆,這樣的驚嘆是如此短暫,但百年後,或許仍有另一群後人前來,與我們發出相同的驚嘆。
那是一種理念,能亙古永存;那是一種愛,能永不止息。
--------------------------------------------------------------------------------------------------------------------------
大學時期修「藝術賞析」的期末心得。
就是狂妄的淺見而已,還算喜歡看畫,但自己畫就是不太妙(ㄌㄚㄐㄧ)。當時一頁半認為把所有想寫的想法與感情都寫了,然而報告至少兩頁半,於是硬塞了些自認食之無味的段落,前幾天突然想起再翻出來修修改改,覺得放上來也不錯。「藝術」這方面不敢說通了哪一竅,且算是世界上有個人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就分享給偶然看見的人,有人願意的話,留言區發表意見也歡迎~
*圖片皆來源於Google「標示為允許再利用且可修改」
*於是創世紀的圖沒能找到允許利用的
留言列表